当前位置:科技项目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点科技产业质量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

申报已结束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点科技产业质量基础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08 浏览量:668 收藏

具体信息

  • 发布部门 :
      科学技术部门
  • 申报日期 : 2020-04-07/2020-05-08
  • 项目类型 :
      科技创新,智能制造
  • 扶持方式 :
      事后补助

具体扶持方式

  专题一 前沿基础技术研究及应用(编号:20200401)

  项目1.1 基于超声导波的新型基础感知理论及测试技术研究

  资助额度不超过800万元/项。


  项目1.2 典型免疫和分子诊断计量技术及仪器研究

  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项。


  专题二 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编号:20200402)

  项目2.1 可溯源5G移动终端与基站测试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

  资助额度不超过800万元/项。


  项目2.2 智能电网高压直流开关设备检测关键技术及试验系统研制

  拟支持1项,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项。


  项目2.3 氢能装备安全评价方法与关键测试装备研究

  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项。


  项目2.4 先进电子材料超低α粒子检测技术研究及测试装置研制

  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项。


  项目2.5 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性与性能测试评估方法与测试装置研究

  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项。


  专题三 关键核心质量技术研究及应用(编号:20200403)

  项目3.1 高频线路传输线阻抗在线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资助额度不超过800万元/项。


  项目3.2 5G终端电磁辐射测试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发

  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项。


  项目3.3 大功率无线充电关键智能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项。


  项目3.4 FPGA芯片在线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项。


  项目3.5 微米级实时视觉检测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发

  资助额度不超过500万元/项。

具体申报条件

  一、申报要求

  (一) 项目申报单位(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其他事业单位和行业组织等)应注重产学研结合、整合省内外优势资源。申报单位为省外地区的,项目评审与广东省内单位平等对待,港澳地区高校院所按照《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广东省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粤科规范字〔2019〕1号)文件精神纳入相应范围。

  省外单位牵头申报的,经竞争性评审,择优纳入科技计划项目库管理。入库项目在满足科研机构、科研活动、主要团队到广东落地,且项目知识产权在广东申报、项目成果在广东转化等条件后,给予立项支持。

  (二) 坚持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鼓励企业牵头申报,牵头企业原则上应为高新技术企业或龙头骨干企业,建有研发机构,在本领域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创新平台,且以本领域领军人物或中青年创新人才作为项目负责人。鼓励加大配套资金投入,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70%;非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总投入中自筹经费原则上不少于50%(自筹经费主要由参与申报的企业出资)。

  (三) 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申报单位总体不受在研项目数的限项申报约束,项目应依托在该领域具有显著优势的单位,加强资源统筹和要素整合,集中力量开展技术攻关。不鼓励同一单位或同一研究团队分散力量,在申报同一专项(专题)时,同一研究团队原则上只允许牵头或参与1项,同一法人单位原则上只允许牵头或参与不超过3项目,否则纳入科研诚信记录并进行相应处理。

  (四) 项目负责人应起到统筹领导作用,能实质性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防止出现拉本领域高端知名专家挂名现象。

  (五) 项目内容须真实可信,不得夸大自身实力与技术、经济指标。各申报单位须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厅字〔2018〕23号)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各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须签署《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函》(模板可在阳光政务平台系统下载,须加盖单位公章)。项目一经立项,技术、产品、经济等考核指标无正当理由不予修改调整。

  (六) 申报单位应认真做好经费预算,按实申报,且应符合申报指南有关要求。牵头承担单位应具备较强的研究开发实力或资源整合能力,承担项目的核心研究组织任务,分配相应合理的资金份额。

  (七)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项目负责人或申报单位不得进行申报或通过资格审查:

  1.项目负责人有广东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以上(含3项)未完成结题或有项目逾期一年未结题(平台类、普惠性政策类、后补助类项目除外);

  2.项目负责人有在研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未完成验收结题(此类情形下该负责人还可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项目团队);

  3.在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重大违规行为;

  4.同一项目通过变换课题名称等方式进行多头或重复申报;

  5.项目主要内容已由该单位单独或联合其他单位申报并已获得省科技计划立项;

  6.省内单位项目未经科技主管部门组织推荐;

  7.有尚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8.违背科研伦理道德。

  (八) 申报项目还须符合申报指南各专题方向的具体申报条件。


  二、专题方向的具体申报条件

  专题一 前沿基础技术研究及应用(编号:20200401)

  项目1.1 基于超声导波的新型基础感知理论及测试技术研究

  (一)研究内容研究高频大振幅压电式超声导波低粒度建模理论、多层结构频散曲线形成方法;研究高频多模态压电式超声导波与包覆区多层结构多类型损伤作用机理;研究高频大振幅压电式阵列超声导波自适应激励及阻抗匹配技术;研究超声导波阵列锁相放大微弱信号检测技术;基于高频大振幅压电式超声导波的损伤线性/非线性识别定位方法及概率成像,研究高频大振幅超声导波传感信息的损伤状态评估方法。在交通、船舶等领域建立验证系统予以验证。

  (二)考核指标研制高频大振幅自适应超声导波检测新方法及装置一套。信号激励和捕捉不低于8通道,压电式超声导波激励模块非带载驱动电压大于1000V;高频压电式超声导波激励频率20KHz-65MHz范围;形成适用于超声导波高层次综合转换工具,可实现成像点间距小于1mm、探测损伤最小可达1mm;项目完成时需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少于2项;项目成果需实际应用于高铁轨道和万吨级以上船舶相关检测;项目形成的原创性技术鼓励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鼓励将技术应用总结为高水平论文以分享技术成果。

  (三)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项目应用实施地点原则上需在广东省内。


  项目1.2 典型免疫和分子诊断计量技术及仪器研究

  (一)研究内容

  研究可溯源到SI单位或国际公认单位的重大疾病免疫诊断标志物的量值溯源方法;研制具有互换性的心肌损伤等重大疾病免疫诊断标志物国家有证标准物质;研究肿瘤、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相关的痕量目标基因、典型碱基突变及DNA甲基化等数字PCR检测技术;研制超高灵敏自动化核酸分子诊断一体化仪器及配套校准系统。

  (二)考核指标研制可溯源的免疫诊断标志物计量方法,不确定度不大

  于5%(k=2);心肌损伤等重大疾病免疫诊断标志物国家有证标准物质,不确定度不大于10%(k=2);痕量目标基因、典型碱基突变及DNA甲基化等相关的数字PCR检测技术方法1套;开发超高灵敏自动化核酸分子诊断一体化仪器及配套校准系统1套,可进行循环肿瘤细胞数目的精确定量,不确定度15%以内,检出限≤0.001%,液样本中检测DNA甲基化,检出限需达到0.0001%;形成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不少于2项;项目成果需实际应用于不少于30家以上生物、医学研究相关单位或医疗机构;项目形成的原创性技术鼓励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鼓励将技术应用总结为高水平论文以分享技术成果。

  (三)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项目应用实施地点原则上需在广东省内。


  专题二 行业共性技术研究及应用(编号:20200402)

  项目2.1 可溯源5G移动终端与基站测试计量技术研究及应用

  (一)研究内容

  研发面向5G终端与基站所开展MIMOOTA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研究紧缩场高精度馈源技术,建立可快速组建的射频多天线测试系统;研究5G高频高速数据吞吐量性测试评价和关键测试技术,建立测试评价体系;研究5G基站、天线自动化测试评估系统;研究5G移动终端和承载网络测试设备校准技术,包括建立NRSub-6G和毫米波频段的矢量信号分析仪、矢量信号发生器以及通信综合测试仪的校准方法和装置,建立支持OTN(光传输综合测试仪)和CPRI/eCPRI(协议分析仪)的校准方法和装置。

  (二)考核指标

  建立5G基站测试所需的紧缩测试场,需满足测试频率2GHz-110GHz,幅度锥度≤1dB,相位锥度≤4°。建立满足5G移动终端测试设备校准工作的装置1套,支持SUB-6G和毫米波频段的5GNR调制/解调功能,可溯源至SI(国际标准)单位;建立满足5G承载网络测试设备校准工作的装置1套,支持速率2Mbit/s~100Gbit/s数据传输/分析功能。形成国际标准提案或草案不少于1项,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少于2项,计量技术规范等不少于2项;项目完成时,基于上述创新成果需为广东省内不少于5家5G移动终端与基站生产企业提供检测、计量和认证评价服务;项目形成的原创性技术鼓励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鼓励将技术应用总结为高水平论文以分享技术成果。

  (三)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项目应用实施地点原则上需在广东省内。


  项目2.2 智能电网高压直流开关设备检测关键技术及试验系统研制

  (一)研究内容研发高压直流开关设备检测关键技术及其试验系统,包括研发高压变频交流冲击发电机试验系统,研发直流大容量试验系统,研发用于测量直流大电流的光纤测量系统,研发用于发电机、变压器输出电流测量及保护用光纤测量系统,研制测试用超高能量密度直流保护熔断器。

  (二)考核指标建立高压变频交流冲击发电机大容量试验系统,直流电压3000V以上。光纤测量系统可适用于发电机功率范围10MW~900MW,测量准确级0.2级。所研制直流熔断器额定电压不低于800VDC,能量密度≥10.4W/mm3。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少于3项。为广东省内不少于5家电力设备相关企业提供检测技术服务;项目形成的原创性技术鼓励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鼓励将技术应用总结为高水平论文以分享技术成果。

  (三)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项目应用实施地点原则上需在广东省内。


  项目2.3 氢能装备安全评价方法与关键测试装备研究

  (一)研究内容研究氢能装备在氢气泄漏、外力破坏、火灾等极端条件下的演变机理,研制符合安全认证指标的氢能装备防爆火灾测试装置;研究氢瓶、燃料电池、氢能车辆等氢能关键装备在极端工况或破坏性条件下的安全检测关键技术和方法;攻克氢瓶、燃料电池、氢能车辆等关键环节和关键装备安全性评估技术,制定氢能测试技术标准,构建氢能装备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

  (二)考核指标项目期内建设完成氢能安全防爆火灾测试装置1套。建立200kW以上氢燃料电池系统测试条件,温度范围-40~80℃、湿度范围20~95%RH;满足12m以下客车、货车以

  及各型商用车、乘用车氢气泄漏、起火燃烧等安全测试需求。项目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少于5项;形成国际标准提案或草案不少于1项,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少于2项;项目成果需实际应用于车用级氢能设备整机测试,服务企业不少于5家;项目形成的原创性技术鼓励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鼓励将技术应用总结为高水平论文以分享技术成果。

  (三)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项目应用实施地点原则上需在广东省内。


  项目2.4 先进电子材料超低α粒子检测技术研究及测试装置研制

  (一)研究内容研究基于脉冲形状分析技术的超低α粒子本底电离室,搭建超低α粒子表面辐射检测装置,建立检测装置研制的规范化体系。研究电子材料中超低α粒子辐射量分析检测方法,制定电子材料α粒子检测标准,研究超低α粒子检测装置校准、检定的标准化体系。

  (二)考核指标研制电离室测量超低α粒子计数器原型机一台,仪器检测的本底计数率≤0.0003cph/cm2,能量分辨率(Th-230)小于9%,能量灵敏度范围为1.5~10MeV,样品测量面积范围700cm2~1521cm2。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少于3项。为广东省内不少于5家高端电子材料制造企业提供检测技术服务。项目形成的原创性技术鼓励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鼓励将技术应用总结为高水平论文以分享技术成果。

  (三)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项目应用实施地点原则上需在广东省内。


  项目2.5 无人驾驶航空器安全性与性能测试评估方法与测试装置研究

  (一)研究内容研究面向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性能检测的新型光电测量方法及装置;研究无人驾驶航空器感知规避能力的检测方法与评估技术,开发感知规避地面测试系统;研究飞控性能、可靠性与安全性检测的黑盒测试技术,研发半物理仿真测试系统。

  (二)考核指标完成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性能测试的光电测量设备1套,典型飞行参数测量误差小于8%,测量半径不少于5km,最大测量飞行速度≥120km/h,最大测量飞行高度≥600m;研制精度≤±5cm的感知规避地面测试系统1套;研制自动驾驶仪的半物理仿真测试系统1套,研制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安全的测试评估软件1套。形成国际标准草案不少于1项,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少于1项;为相关企业(不少于50家)提供检测技术服务不少于500次;项目形成的原创性技术鼓励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鼓励将技术应用总结为高水平论文以分享技术成果。

  (三)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项目应用实施地点原则上需在广东省内。


  专题三 关键核心质量技术研究及应用(编号:20200403)

  项目3.1 高频线路传输线阻抗在线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一)研究内容研究规模制造中集成电路高频线路板传输线阻抗在线采集、分析、管控和测试分析方法;研究双通道差分时域反射测试技术;研究低抖动步进延时采样时基和脉冲参数波形分析算法及阻抗变换算法。建立统一的阻抗测试和计量方法,在半导体、5G通信等领域予以应用验证。

  (二)考核指标建立集成电路高频线路板传输线阻抗在线测试验证系

  统及测试分析仪,并建成面向半导体、5G通信等领域的阻抗在线检测系统。分析仪检测范围0~200Ω,最大采样点数≥4000,检测长度范围10mm~2000mm,采样分析带宽≥20GHz,测量故障定位分辨率优于5mm。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不少于3项。在10家规模以上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应用;项目形成的原创性技术鼓励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鼓励将技术应用总结为高水平论文以分享技术成果。

  (三)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项目应用实施地点原则上需在广东省内。


  项目3.2 5G终端电磁辐射测试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发

  (一)研究内容

  研究5G移动终端人体电磁辐射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包括:研制NRSub-6G移动终端人体电磁辐射的自动化测试系统;研究该系统的自校准方法,建立自校准系统及装置;研究5G移动终端的各种应用场景,建立相应测量模式;研究5G移动终端人体电磁辐射的各种测试技术,建立对应评价方法。

  (二)考核指标

  研制5G移动终端人体电磁辐射自动化测试系统1套,满足IEC62209-3标准要求,测量频率范围600MHz~6GHz,综合测量不确定度小于25%,定位系统的定位准确度≤0.15mm,分辨率≤0.8mm;研制针对快速比吸收率测试系统的计量标准装置;建立至少3种类型以上的5G移动终端产品测量模式。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少于3项;在5家规模以上5G终端或设备相关企业应用;项目形成的原创性技术鼓励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鼓励将技术应用总结为高水平论文以分享技术成果。

  (三)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项目应用实施地点原则上需在广东省内。


  项目3.3 大功率无线充电关键智能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

  (一)研究内容研究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的功能评价和性能表征方法,包括线圈耦合特性、谐波测量、电磁安全、充电效率、充电面积、充电温升、充电负载特性、异物检测、兼容性等关键测试技术研究;重点突破新型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性能检测、安全检测、互操作性方面的关键技术,搭建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测试评价平台和数据库,研究无线充电芯片及模组的性能指标评价方法和测试技术。

  (二)考核指标

  研制无线充电智能测试装备1套,可实现充电效率测量点大于500个/分钟,充电效率测量满量程精度<0.5%,充电面积测量精度<5‰;测试台可测车规级产品,温升测量分辨率≤0.1℃,阻抗(Z)测量读数精度±0.05%。研制1套地面与车载设备互操作装置,可支持3类车载设备与地面设备的互操作检测。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少于2项;在5家规模以上大功率无线充电设备企业应用;项目形成的原创性技术鼓励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鼓励将技术应用总结为高水平论文以分享技术成果。

  (三)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项目应用实施地点原则上需在广东省内。


  项目3.4 FPGA芯片在线测试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一)研究内容

  构建面向FPGA芯片规模制造过程的测试系统,研究FPGA芯片的串行/解串行器、DDR3高速测试关键技术及方法,研究自动测试向量生成仿真测试矢量的矢量格式、向量格式转换及存储关键技术,研究多芯片同测关键技术工艺,建立国产FPGA芯片的系统级测试验证平台,对产品进行系统级的测试,提高产品可靠性和规模化应用水平。

  (二)考核指标

  构建FPGA芯片规模制造过程测试体系,实现FPGA高速I/O接口串行速率6.25Gbps测试的量产测试,实现FPGA芯片DDR3速率1066Mbps条件下测试,实现112M深度测试向量的转换和存储;千级数量管脚芯片的同测数≥4;可靠性验证温度≥120℃,同测数≥64。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少于2项;在5家规模以上FPGA芯片企业应用;项目形成的原创性技术鼓励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鼓励将技术应用总结为高水平论文以分享技术成果。

  (三)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项目应用实施地点原则上需在广东省内。


  项目3.5 微米级实时视觉检测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发

  (一)研究内容研究微米级实时视觉检测方法;研究基于精密图像的实时自适应图像拼接技术;研究超高分辨率下图像最优配准技术;研究基于高精密图像的实时瑕疵提取技术;研究基于软性形变的实时自适应图像校准方法;研究基于边缘保持的快速图像滤波技术;研究基于实时处理的软件技术;研究基于多领域应用的柔性视觉软件平台技术。

  (二)考核指标项目完成时,须完成微米级在线工业视觉检测设备研发,并在新能源、半导体、电路板、3C等领域完成设备的测试使用。设备检测精度不低于2um,缺陷检测重复性和再现性测量误差小于5%,检测对象漏报率不超过0.001%,检测对象误检率不超过0.1%。发布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不少于2项;在5家规模以上新能源、半导体、3C等领域企业应用;项目形成的原创性技术鼓励通过申请专利予以保护,鼓励将技术应用总结为高水平论文以分享技术成果。

  (三)申报要求

  1.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2.项目应用实施地点原则上需在广东省内。

申报时间

  申报单位网上集中申报时间为2020年4月7日~2020年5月8日17:00,主管部门网上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15日17:00。

联系方式

  1.成果与区域处(技术业务咨询):江翌昕,020-83163635

  2.业务受理及技术支持:020-83163930、83163338

  3.资源配置与管理处(综合性业务咨询):司圣奇 020-8316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