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管理办法   惠州市贯彻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惠州市贯彻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发表于:2021-10-29 关注 

  惠州市贯彻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实《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面推进惠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3年,骨干龙头企业、中小型制造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逐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点产业园区、工业企业基本建成高带宽、广覆盖、安全可靠的高质量外网,推动5G网络在重点行业领域推广应用。力争引进培育超25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建设27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推动1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

  到2025年,骨干龙头企业、中小型制造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技术产业体系构建及融合应用方面在省内形成典型示范,力争建设40个国家级、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项目,推动2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引领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提升网络基础支撑

  1.推动网络改造升级。推动基础电信企业以适度超前布局为原则,突出重点、明确时限、梯次推进落实“3+7”工业园区5G网络覆盖计划,确保满足园区企业产业应用需求。重点深化5G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支持工业企业会同基础电信企业、工业互联网服务商等试点建设5G工业传输专网,建设5G全连接工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中国电信惠州分公司、中国移动惠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惠州市分公司、省广电网络惠州分公司)

  2.深化5G+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动5G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支持保障惠城区和仲恺高新区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潼湖省级大数据产业园,惠阳区、仲恺高新区省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产业集群省级数字化转型试点和省级5G园区建设。支持一批重点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组网和改造,做到完工一批、谋划一批、开工一批,确保重点项目不断档。推动5G部署应用从生产外围环节向生产制造核心环节延伸,挖掘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工业应用场景,并通过召开现场交流会和对接会等方式加快典型场景应用推广。(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中国电信惠州分公司、中国移动惠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惠州市分公司、省广电网络惠州分公司)

  3.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聚焦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电子、智能装备等重点行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面向行业或区域提供标识编码注册和标识解析服务,以及完成相关的标识业务管理、标识应用对接等服务。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围绕供应链管理、关键产品追溯、产品质量监测、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统计、运营统计等应用,提升数据综合服务能力,推动信息联通和交互。(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

  (二)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打造数字化转型标杆

  1.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标杆示范。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强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和推广。在流程制造行业普及高价值设备资产管理、安全环保管理、全流程一体化等模式,提升装备装置、控制系统的数字改造与连接水平。在离散制造行业推广在制品质量检测、设备健康管理、规模化定制、供应链追溯、跨领域融通服务等模式,推动企业加快生产全过程数字化改造与精准管控。(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

  2.打造5G全连接工厂标杆示范。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推动5G技术在生产制造核心环节拓展应用。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先进技术、应用场景,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标准化解决方案向行业企业推广。遴选一批取得良好降本提质增效降耗协同成果,有代表性应用场景的5G+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统筹省、市资金给予事后奖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中国电信惠州分公司、中国移动惠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惠州市分公司、省广电网络惠州分公司)

  3.打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推动先进工艺、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装备智能化率、成果转化率、劳动生产率、产品优等率、节能减排率、生产安全率。实施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积极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在电子信息、家具、智能终端等行业推广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发展服务型制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

  (三)引导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普及应用

  1.推动中小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引导中小型制造企业提高数字化转型升级意识,从业务痛点切入,逐步从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推进。支持企业通过使用“小而精”的应用服务产品,首先普及业务可视化、管理透明化、以及基于经验的优化,逐步提升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主要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设备运维等核心业务环节,实现设备、研发、供应链和运营管理上云上平台,统筹省、市资金给予事后奖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县、区政府)

  2.优化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立足惠州数字化需求,结合惠州产业特点,精准引进培育一批深耕电子信息、石化新能源、智能装备、超高清视频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充实市级“数字化转型资源池”,共同探索本地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及转型路径。进一步丰富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迭代更新“上云上平台”产品目录,不断满足企业多样化、多层次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四)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区数字化改造

  1.实施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重点支持我省确定的20大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超高清视频、智能家电、大数据和软件信息服务业、新能源、现代农业与食品、生物医药与健康、前沿新材料等集群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产业园和产业集聚区、产业链供应链为切入点,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

  省、市、县(区)联动,共同推动重点行业中小型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数字化转型。支持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仲恺高新区等县(区)按省统一制定的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作“上云上平台”方案,会同具备建设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意愿和能力的平台服务商或电信运营商牵头会同产业生态伙伴组建产业联合体,按起步区先行、逐步推广的步骤,聚焦集群企业、行业共性痛点,绘制集群转型路径图和实施计划,采用低成本、快部署、易运维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开展集群数字化转型工作。省、市、县(区)专项资金对开展集群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企业和平台服务商给予重点支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展和改革局、科技局、农业农村局、卫生健康局、能源和重点项目局,各县、区政府)

  2.促进传统特色产业集群协同转型。鼓励家具、服装、鞋业、模具等传统特色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抱团取暖”,通过实施标准统一的数字化改造,实现网络协同设计、协同生产。支持深耕垂直行业领域的优秀方案商牵头,运用市场化机制汇聚产业供给生态资源,打造面向区域/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具备行业和区域特色、低成本易部署的轻量级数字化转型产品,发展以租代售、按需使用的生产和服务能力共享,构建以行业平台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生态,打造资源动态配置、需求精准响应和分工精细协作的特色数字化产业集群。(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3.推动产业园数字化转型。将网络部署、公共云平台建设纳入新建产业园区建设要求,鼓励各县(区)按照智慧园区建设要求对已建产业园区,特别是“3+7”园区实施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打通数据链、创新链、产业链,推动园区产业链企业整体数字化升级。引导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第三方机构汇聚生态资源等,组建产业联合体为园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发展协同制造、共享制造、众包众创、集采集销等新模式,鼓励各县(区)对产业园、产业集聚区数字化转型试点加大支持力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五)鼓励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

  1.加快“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积极推动“链主企业”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形成行业经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配送等应用,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支持TCL开展超高清视频产业服务,建设垂直供应链协同服务平台,帮助更多企业加入TCL供应链。支持慧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港建设,大力发展产业互联网和工业电商平台,加快油品、化工品等大宗商品贸易服务交易平台建设。(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商务局,各县、区政府)

  2.加速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发展大型企业引领推广、中小企业广泛应用的融通发展模式,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推广供应链体系和网络化组织平台,打造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平台、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带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提升和订单、产能、资源等共享。搭建“惠深通”产业链线上供需平台,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能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

  (六)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1.打造特色工业互联网平台。大力招引工业互联网优势平台落地,积极培育本土平台做强做优,在惠城区、仲恺高新区等县(区)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具备平台建设运营能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或运营商牵头建设面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智能家电等优势产业行业性或区域性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面向特定技术领域,围绕特定工业场景和前沿信息技术,建设技术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平台+产品”、“平台+模式”、“平台+行业/区域”创新解决方案。以平台为核心,聚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数据链,挖掘新型生产要素价值,全面提升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解决能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县、区政府)

  2.培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持续扩大我市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入选“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的数量。支持具备较强实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电信运营商牵头,汇聚产业生态伙伴,重点针对生产制造环节订单、交期、成本和质量等核心要素提供应用产品,帮助企业提升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向平台服务商转型,为产业链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提供数据采集、工业软件、系统集成等行业解决方案及咨询、诊断服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县、区政府)

  3.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载体。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整合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创新资源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开展产品体验、供需对接、项目孵化和培训交流,争创制造业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中小企业赋能中心等公共创新服务载体,深化工业互联网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支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5G产业联盟等协会(联盟)开展政策宣传、监测分析、精准对接和解决方案推广服务。各县(区)应布局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及技术服务商等要素在重点产业功能区聚集,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园、智慧园区、软件园,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互联网生态载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县、区政府)

  (七)实施工业软件研发推广

  1.加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研发。加大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工业APP、新兴平台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和新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积极参与广东“铸魂工程”。支持研发自主可控的数据库、中间件、嵌入式软件、信息安全软件、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程仿真和流程模拟(CAE)等工业软件,并推动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迭代升级、服务、推广。强化惠州软件园(德赛园、科鑫园、潼湖园)的产业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支持惠城区、仲恺高新区等有条件的县(区)大力发展特色软件产业。(市科技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区政府)

  2.推动工业软件创新发展。聚焦电子信息、石化、装备制造、汽车、家电我市集中度较高的战略性产业集群,推动工业软件广泛应用,创建新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加快培育一批优秀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商,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工艺、流程控制、安全保障等环节需求,为工业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产品仿真设计、供应链协同等通用型服务。依托“天集社”云上软件园,打造工业软件精准对接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国产化工业操作系统、中间件、工业 APP、新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全面应用,逐步建立安全可靠的新型工业软件生态系统。(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县、区政府)

  (八)构建数字化安全体系

  1.加强安全技术产品研发。加快促进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强化安全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构建数字化安全保障技术体系。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安全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链工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网络安全技术服务。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安全态势感知和综合防护系统。鼓励企业、机构研究开发同态加密、多方安全计算等前沿数据信息安全保护技术。(市委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局、科技局,各县、区政府)

  2.提高企业安全防护能力。提升工业控制系统、智能装备等安全保障能力,实施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级分类管理,落实企业安全防护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建立完善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推动企业和电信运营商在网络改造、IPv6部署和5G应用过程中,按照网络安全标准要求,开展安全评估,部署安全设施,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标识解析节点建设运营企业加强安全防护能力建设,确保平台和系统安全运行。强化重点工业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指引,建立和完善安全自查及加固的管理模式和流程,切实保障数据传输、存储、审计和数据利用安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中国电信惠州分公司、中国移动惠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惠州市分公司,各县(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大统筹协调力度

  在惠州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统筹协调,推进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各项工作,重大项目按照“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强各县(区)产业集群之间的协同协作。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研究机构、智库作用,开展本地制造业数字化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建立各县(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进度定期报告机制,加强跟进督导。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贯彻落实市政府出台的《惠州市促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惠州市关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优化整合各级财政资金,加大力度支持惠州市企业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银行、融资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创新融资方式,通过信贷风险补偿、应收账款抵押、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

  (三)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全面落实惠企利企政策,降低企业用地、用电、融资等成本。借助“粤商通”、“企业直通车”、“惠企通”等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查询、政务办理和诉求处理等服务。加强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引进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我市高校、中职、技工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和课程,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实训基地,做好技术人才储备。鼓励大型骨干企业、上市企业设立财务公司,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服务。

  (四)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坚持审慎监管与包容开放相结合的理念,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引入优质制造业数字化相关产品和服务,支持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市场。鼓励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积极“走出去”,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经验模式总结和宣传推广。

  (五)推进合作交流

  充分发挥惠州市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5G产业联盟等组织、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搭建政府、制造业企业、工业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开展数字化转型技术交流、技能培训、供需对接、标准研制、投资推广等活动。支持举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大赛、大会、展会、论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