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政策前沿 前海“高产田”作用显著 制度创新实现三个“注重”
8月4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举行2017年上半年制度创新成果暨重大项目落户签约发布会,集中展现了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自贸改革试验和制度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主要经济指标“全线飘红”,经济持续保持稳中有进、增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高产田”作用显著。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新增注册企业21342家,新增注册资本17240亿元。片区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931.52亿元,同比增长55.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42亿元,同比增长30.6%;实现税收收入189.91亿元,同比增长20.1%;实际利用外资19.54亿美元,同比增长29.9%。片区每平方公里拥有开业企业2103家,每平方公里注册企业实现增加值达33.03亿元,每平方公里税收收入6.73亿元,经济密度居于全国自贸区榜首。
前海制度创新实现三个“注重”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注重整体推进、注重重点突破、注重问题导向的三个“注重”。
一是整体推进,形成立体协同创新格局。强化制度创新顶层设计和系统集成,已基本形成以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事中事后监管、金融开放创新、法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六大板块为核心的制度创新“前海模式”,累计形成市场获得感强的标志性重大制度创新超过30项。如在全国最早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行“三证合一”,目前已实现“七证合一”,累计为企业节约直接成本超过三亿元。再如支持海关推动无纸化通关、AEO认证等改革,推动经深圳口岸出口货值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支持检验检疫局上线试运行原产地“智慧签证”系统,实现片区内原产地证书自动审签,审签效能提升八成;今年,深圳关检在建设全球中心仓、“保税+实体新零售”新型业务、跨境进口生鲜监管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跨境进口生鲜入区查验由两次降为一次,耗时仅需1.5小时,通关时间压缩75%。
二是注重重点突破,新推出76项创新成果。截至6月底,片区累计推出284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达110项,2016年底国务院发布的19项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有6项为前海蛇口片区首创,占比31.5%;全省复制推广49项,全市复制推广31项。前海制度创新突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两个重点,今年新推出21项投资便利化、16项贸易便利化、9项金融创新、3项事中事后监管、24项法治建设创新和3项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或领先达35项。如在金融创新和监管方面,发布了2016年全年前海跨境金融指数,外商独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试点、银行不良资产跨境转让试点政策获重大突破,推动国内首单区块链跨境支付业务落户前海。再如在推进法治示范区建设方面,发布了4大类37项法治创新案例,出台了《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启动“一带一路”法治地图项目。
三是注重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针对贸易便利化方面存在的弱项短板,制定了22条贸易便利化专项提升措施,通过近期对标上海自贸试验区,中期对标国际高标准,远期对标TPP、TTIP、TISA、BIT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货物贸易便利化、服务贸易便利化、离岸贸易便利化,着力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总体上,前海的制度创新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中央改革办督查组对前海改革创新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山大学等第三方机构评估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等综合评价中位居全国榜首。海关广东分署对2016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绩效评估认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整体均衡发展,提升幅度最大”,其中25项三级指标全省领先的有16项。7月26日,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发布的自贸试验区第三批共5项复制推广经验中,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有1项(市场主体名称登记便利化改革)是全国首创,其余有3项处于领先或率先地位。
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在发布会上表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东、深圳及前海工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风险防控为底线,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战略实施,努力把前海打造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风险压力测试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示范区、“一带一路”功能枢纽和城市新中心。
田夫强调,前海要优化提升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突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的功能定位,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此外要加快推进突破性制度创新,推进制度创新系统集成,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构建反垄断审查机制、国家安全审查机制、负面清单“三位一体”的新型投资审查体系。要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及城市功能,努力打造“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城标杆。推动落实人才个税补贴等重大改革举措,研究出台便利香港同胞在内地学习、就业、生活的具体措施,打造国际人才创新创业高地。
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
发布会上,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前海管理局分别与多家单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合作备忘录。其中,上海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运行中心将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在贸易便利化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人民网将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在新媒体传播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深圳市公平贸易促进署与前海管理局将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深港合作创新、前海改革开放、推进自贸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军民融合等方面开展项目合作、课题研究、政策研究,共同打造前海自贸区智库基地;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广东省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创新联合会、深圳市前海恒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前海管理局将在网络空间及信息安全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此外,“中国企业跨境经贸合作网络服务平台”宣布正式落户前海。深圳市委常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深圳市政府党组成员、前海管理局局长杜鹏等共同触摸水晶球,见证“中国企业跨境经贸合作网络服务平台”落户。据悉,该平台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共同在前海建设,将依托贸促会渠道优势,密切联系全球百余个国家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商协会组织及会员企业,为企业跨境合作搭建一个能够满足企业查看项目信息、发布项目需求、保障项目落地等多元化需求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多项产业取得新突破亮点突出
今年上半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发展、新城建设、深港合作、制度创新等各方面继续取得新突破。
通过落实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加大服务业资金扶持力度,前海的产业结构得到了持续优化。二、三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23:77调整为17:83,三产比例上升6个百分点。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及其他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分别增长31.9%、140.6%、26.4%和59.7%,占比由去年同期的76.3%提高到82.1%。
开展自贸新城建设大会战,新城建设持续发力。嘉里、新世界等11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325亿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环境与绿化“双提升”工程成效显著。1-6月份,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8.42亿元,同比增长30.6%,完成年度计划44.9%。其中,前海片区完成163.31亿元,同比增长53.9%,增速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3.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完成154.01亿元,同比增长35.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81.7%,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
在推动深港合作方面,前海成功举办了首届前海深港合作论坛、深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深港基金小镇揭牌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推介惠港利港政策,香港汇丰、恒生、东亚、嘉里、港铁、周大福等知名香港百强企业纷纷进驻前海,港企已成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截至6月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港资企业4603家,注册资本合计4150.68亿元,港资港企经济贡献不断加大,上半年港企实现增加值177.35亿元,占比19%;纳税59.48亿元,占比3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6.75亿元,占比35.4%;实际利用港资18.93亿美元,占比96.9%。
此外,上半年,企业经营效益向好,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实现税收收入189.91亿元(不含契税、海关代征),增长20.1%。其中前海片区完成税收145.14亿元,增长41.7%,单位土地税收收入达到9.68亿元/平方公里。龙头企业税收贡献加大,截至6月底,前海片区年纳税额超千万元的纳税大户467家,相比2016年底净增64家。今年上半年纳税超千万元的纳税大户209家,企业数量比上年同期增长62.0%,纳税额同比增长158.8%。前海片区企业经营效益向好,开业企业平均营业额、平均纳税额分别同比增长29.9%和19.9%。
前海制度创新持续领先全国,推动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强化金融创新和监管,持牌金融机构达到213家,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业务规模分列全国第一、第三。扎实做好“放管服”工作。推出“证照分离”改革2.0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成网上办事大厅系统权责清单等功能模块的上线和更新,初步形成有前海特色的行政审批制度体系、政务服务体系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强化法治创新系统集成,出台《前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发布4大类37项法治创新案例,推动法律服务业国际化发展。完善公共信用平台建设,汇集全市77个信源单位、片区12万家企业的400余万条信用数据,开发跨部门协同监管平台。积极扶持市场征信机构,设立征信类企业103家,开业27家。
近年来,前海制度创新优势不断凸显,开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产业活力、经济活跃度大幅增强。截至6月底,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注册企业14.32万家,开业企业数量达到5.93万家,开业率41.4%,较去年同期提高8.2个百分点;前海片区纳税企业3.38万家,有税申报率26.8%,与全市水平相当。
全国首个法律云平台及大数据仲裁中心服务前海
据了解,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深圳仲裁委(以下简称“深仲”)融入市场经济,尊重民众需求,紧密围绕“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建设的核心工作,成功建立了全国首个法律云平台及大数据仲裁中心,服务前海新兴产业。前海紧扣“互联网+”顶层设计,创新仲裁服务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云上仲裁”。于2016年3月落户前海以来,推行网上立案和网络仲裁。并与多方合作,实现数据对接,成功打造了中国首个集电子证据固化、在线公证保全和网络裁判为一体的智慧平台,为互联网交易各方提供安全便捷、公正高效的一站式权威数据证明及争议解决方案,打造了全国在线法律服务创新实践样本。
依托“云上仲裁”平台,深仲创建全国第一个大数据仲裁中心。在充分尊重大数据交易惯例和行业规则的基础上,利用“云上仲裁”专家断案、高效灵活、便于跨境执行及网络技术优势,构建多元化大数据维权解纷机制,为前海大数据企业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在前海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大数据交易环境,从而促进大数据产业的繁荣。
深圳市仲裁委员会网络中心主任陈巧梅告诉记者:“围绕着制度创新,深圳仲裁委跟前海管理局通力合作,在前海建设了一批仲裁方面的重大项目,助力了前海的发展。”
已有7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落户前海
日前,深圳银监局修订并发布了《关于简化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银行业机构和高管准入方式的实施细则》。这是继2015年出台发布《关于试行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银行业监管相关制度的通知》之后,深圳银监局支持自贸区银行业发展,深化行政许可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监管模式创新的又一尝试。
本次修订,一是扩大简政放权范围,将分行级以下机构(不含分行)及其高管的报告制管理范围由“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深圳本地商业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和外国银行分行”扩大到“中资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二是取消区外或区内现任高管向区内同质同类机构平级调动职务(平级兼任)或改任(兼任)较低职务的任职资格审查,改为事后报告制;简化区外或区内现任高管向区内非同质同类机构平级调动职务(平级兼任)或改任(兼任)较低职务的任职资格审查方式,无须进行任职资格考试。三是进一步提高机构材料报送的便利性和规范性,对标银监会新的行政许可要求,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取消或简化了部分报送要求,以尽可能降低机构报送材料的复杂程度。
截至目前,已有7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落户前海,其中包括7家法人机构、17家商业银行分行、1家信用卡中心,46家支行,机构密度是深圳市的2.5倍;继交通银行前海分行离岸业务中心之后,平安银行前海分行离岸业务中心也于2017年3月正式开始过渡期试营业。机构密集、种类丰富,前海已初步形成了银行业聚集效应。截至2017年6月末,深圳银行业对自贸试验区客户存款余额3099.22亿元、贷款余额1179.66亿元,较年初分别增长5.5%和24.23%,2017年上半年国际结算量1090.71亿元,有力支持了前海建设。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股份制银行监管一处调研员张传忠表示:“下一步,深圳银监局将会按照中国银监会和自贸区银行业的监管政策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支持前海的创新金融机构进行先行先试。”
来源:深圳特区报